签名、盖章、按指印哪个更为靠谱?哪个法律风险最大?恐怕很多人都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,今天就一次说清!
一、签字
3、谨防消失笔
二、盖章
在无特别约定的情况下,盖章与上述签字一样,也具有使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,因此其当然意义重大。
而且,与签字相比,单独使用盖章以使合同生效的法律风险更大。
1、法律风险
印章,包括公章和私章两类。公章是指机关、团体、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印章;私章是个人印章的简称,如未经有关部门的备案登记,私章不具有公信力。
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,仿刻印章也变得普遍起来。无论是“伪造印章”还是“无效印章”,均会为合同另一方带来极高的法律风险。而且,印章有丢失或者被盗用的可能,一旦其丢失或被盗用,都可能对企业和个人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。
因此,为了避免上述法律风险,最好不要单独使用盖章作为签订合同的唯一手段,其与签字等方式搭配使用更为保险。
2、签字盖章≠签字、盖章
签字盖章搭配使用是目前不少合同签订所选择的手段。在签订合同时通常最后都有这么一句:“本合同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”,或者“本合同自签字、盖章之日起生效”。
那么仅有一个标点符号之差的“签字盖章”与“签字、盖章”是不是一个意思?是需要“签字+盖章”合同才生效,还是签字或盖章合同都生效?
结合司法实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,一般来说,“签字盖章”并非是指“签字”+“盖章”,而是指签字或盖章合同即生效;而对于“签字、盖章”,最高院认为二词之间的顿号,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,即前面的“签字”与后面的“盖章”系并列词组,它表示只有在签字与盖章均具备的条件下,合同方可生效,也就是说,“签字、盖章”是指“签字”+“盖章”后合同才可以生效。
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存在,即不论合同当事人一方是仅有签字、仅有盖章,还是既有签字又有盖章,只要可以认定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合同的认可,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,就可以判定合同成立且生效。
三、按指印
在个人与法人的借贷关系中,应当考虑法定代表人签名的法律意义。
当借条上借款人落款为法定代表人的签名,款项当时又实际进入公司基本账户的情况下,为避免纠纷,双方当事人最好进一步明确签名主体的身份,是作为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签字,还是以个人的名义签字,或是二者兼具。如果是作为法定代表人,最好加盖公司公章,否则,有可能会被认定为个人借款,承担还款责任。
如果存在被迫等情况,应该保存证据。同时,应看清楚合同协议的内容,切不可因为碍于情面而随便签字、盖章、按指印。